“人行天桥应该修,设计上要突出地域特色,应把安全实用美观作为重点。”本报报道了达城朝阳东路(小红旗桥、达巴路口)将建两座人行天桥征求市民意见的消息后,市民们对人行天桥的建设提出了很多意见和建议。
赞许:实现人车分流
从17日起,不少市民为中心城区建天桥“献计献策”。市民何先生认为,达城近几年来车辆数急速增加,目前已出现了交通通行不畅的状况,市政府提出在中心城区交通拥堵的交叉路口修建人行过街天桥,以利于人车分流,保障安全,这是目前治理中心城区车辆通行不畅最有效措施之一。市民赵先生说,这两座天桥应该修,不修的话,人车混行,车辆行驶缓慢,极易造成车辆拥堵,修建有特色的天桥也可提升城市形象。市民李女士对天桥修建很是称赞:“以后过马路再不用提心吊胆了。”市民竺先生认为中心城区建天桥广泛征求市民意见很好,把几座天桥建成巴中市的地标建筑,做出自己的特色和风格。从市住建局、本报和网络上市民的反映来看,90%以上的市民对修建人行天桥持支持意见。
建议:增设人性化设施
看到市住建局公布的天桥设计方案图和结构说明后,市民小张来电说,人行天桥没有雨棚,而是一个夏天雷雨多发的城市,新建的天桥最好增加阳光板雨棚,不论天气晴雨,市民走在上面更舒适。雨棚的设计也应有不同的风格,要美观大方,也要有现代感。
市民贾先生认为,人行天桥设计尽量不要有太多的弯弯拐拐,修得太长行人不愿意走,还是会穿越马路。市民汤先生认为,修了天桥后,残疾人、老年人难上天桥。他建议在天桥的两端设立残疾人和老年人轮椅专用道,最好是有直达电梯,专门方便其使用。市民赵先生建议在天桥旁栽上蔓藤植物形成绿色走廊,既起到遮阳避雨净化空气的效果,又可美化城市。
忧虑:安全管理是关键
市民严先生认为,为了解决人车混行,前些年我市修建了老车坝地下通道和朝阳路中心广场地下通道,但是由于诸多原因,目前有不少市民仍不走人行通道,而在车流中穿行,这样既不安全也影响车辆通行。他建议相关部门加大宣传和对乱穿乱行的处罚力度,提高市民素质,让市民自觉走人行天桥。市民刘先生建议,在人行道上设立一定长度的隔离栏杆,以达到人车分流的目的。
在来电中,不少市民认为,加强对天桥日常安全管理十分重要。市民彭先生认为,天桥只能作为行人通行过街的通道,不能像以前有的过街天桥,上面成了宠物市场、“跳蚤市场”,夜晚天桥上成了“大公厕”,脏乱差一团糟。他们建议,天桥上要有管理人员,加强对天桥的管理,让人行天桥成为靓丽整洁的城市通道。
(责任编辑:admin)
免责声明:
本网部分内容来源互联网,转载是处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真实性,针对文章有什么问题,请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