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时特别羡慕工人老大哥有退休金,没想到现在我们农民也有养老金了。”日前,区魏兴镇友谊村3组77岁的农民郭光平领到养老金后,喜悦不已。
郭光平的晚年幸福得益于区推行的“阳光和谐社保”。魏兴镇大力实施新社保政策,“养儿防老”模式正向“社会养老”变革。
“没有田地,但有社保为我们撑起‘养老保护伞’,没有后顾之忧了。”刚办完已征地农转非基本养老保险手续的失地农民赵明启高兴地说。今年62岁的赵明启起初并不打算参加基本养老保险,当他犹豫不决的时候,镇、村(社区)干部多次上门耐心宣传解释,让他迈过了思想上的“坎”。
为让社保政策家喻户晓,按照镇上的统一要求,各村(社区)建立了便民服务站,增设单独的社保服务窗口,广泛宣传失地农民养老保险政策,并确定专职人员办理此项工作。
9月9日,在魏兴镇政务服务中心增设的社保服务窗口,前来办理基本养老保险的已征地农转非人员络绎不绝。从开核定单、缴费、开税票到领取缴费证,时间不到10分钟。
在受理失地农民参加社保工作中,该镇认真落实“两确认”、“两公示”制度,即严格确认失地农民身份并予以公示和严格确认参保人员身份,制定参保方案并予以公示的程序,阳光操作、规范运行。并对参保人员实行“一人一档、专卷专柜、专人专管”。
同时,该镇将失地农民参加社保的政策依据、资格条件、缴纳标准、享受金额、申报程序、操作规程等逐一上墙公示,公开接受群众监督。
今年未满50岁的魏兴镇中心社区2组居民郭俊轩在政府的帮扶下,经营着一家面条加工房,生意红红火火。他告诉记者:“父母每月能按时领到900块钱养老金,我自己也买了社保,有政府的帮助,我们老百姓一百个放心!”
征地拆迁后,大部分失地农民生活缺乏保障,为统筹解决好农民的生存权和发展权,该镇通过提供就业帮扶、技能帮扶和钱物帮扶,使农民失地不失利,失地不失业。
随着区工业集中区等重点项目建设的推进,魏兴镇友谊村3组村民王品明原有的土地被征收。面对耕种无地、就业无岗、社保无靠的严峻形势,该镇根据园区入驻企业岗位需求,实行岗位定向培训。通过竞聘,王品明与工业集中区成功签定用工合同,负责园区道路、企业厂房等基础设施的修建,每月领到1000—1500元不等的工资。
同时,该镇还主动与上级劳动就业部门和职业技术院校进行沟通协调,加大焊工、厨师、电脑等实用技术培训力度,通过发放生活救助金、医疗救助金及粮、油、棉被等物资,确保失地农民基本生活有保障。
据了解,在该镇2363名失地农民中,社会养老保险参保率达100%,现有377名一类人员开始领取享受社保金,1108人领取低保金,354人实现再就业,社会保障工作已实现全覆盖。
(责任编辑:admin)
免责声明:
本网部分内容来源互联网,转载是处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真实性,针对文章有什么问题,请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