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市调控声声不息,“绿了”住宅,“红了”商业。
进入下半年以来,住宅成交量开始滞结,渐渐步入到量价齐跌的状态。货币紧缩与销售不力的双重夹击之下,开发商日益珍惜手中现金。少了内地房企此起彼伏制造“地王”的声音,土地市场越发冷清。
出乎意料的是,三季度末以来,包括恒隆地产、仁恒置业、和记黄埔等开始频频出手,砸下百余亿,抄底拿地。
港资抄底二线城市
9月28日晚,恒隆地产经过83轮角逐,以总价34.97亿元拿下昆明市东风产业、白塔片区商业金融用地,溢价率为38.66%。据媒体报道,恒隆地产执行董事高伯遒表示,未来将投资100亿进行建造高端商业。之后,仁恒置地联合体以底价29.96亿元竞得珠海唐家湾情侣北路(南段)两宗地块。
进入11月份以来,新加坡嘉德置地在重庆以65亿元拿下重庆市中心两江交汇处商业地块。而和记黄埔和长江实业,更是在近期两次出手,分别在佛山、大连拿下商业项目。
“港资房企此时出手拿地,我一点也不奇怪”,12月12日,中国房地产协会商业地产专委会常委副秘书长陈云峰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在其看来,此时正值内地房企资金捉襟见肘之际,土地市场日益萧条。为此,地方政府出台多种措施来提振市场,因此港资房企此时出手,“实际上就是在抄底”。
(责任编辑:admin)
免责声明:
本网部分内容来源互联网,转载是处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真实性,针对文章有什么问题,请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