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数百万“北漂”中的一员,宋丽不是唯一一个陷入租房麻烦的人。在各种、小组、贴吧中,网友们发布自己的租房受害经历,对中介大加谴责。现实中,为了讨还利益,租房者与中介拳脚相向或对簿公堂的案例亦不少见。者与中介公司的关系不断恶化。政府机构对中介市场的管理却难以面面俱到。针对行业乱象,专家呼吁,应尽快出台行业性法律法规。
/案例/
愤怒的租客:27岁“北漂”女举锤砸了的门 每当看到路旁商店的钢化玻璃门,27岁的“北漂”宋丽(化名)的脑子里就会响起“哗啦啦”破碎的声音,20多天前那场噩梦不断重现。
当天,
宋丽到位于朝阳区的中伟置地总部办理退房手续并收回押金。僵持4小时后,对方以种种借口拒绝退还1200元押金。一怒之下,宋丽拿出事先准备好的锤子,砸碎了两扇玻璃门,砸坏了一张桌子和一台饮水机。结果,她不仅没有要回押金,还另外付出了3500元赔偿款。
100元“管理费”引发的 和许多租赁一样,押金成为事情的“导火索”。
去年10月17日,宋丽通过“北京中伟置地经纪有限公司”,在朝阳区“永安里砖厂一号楼”租下一间房子,租金每月1200元。另外,她还支付了1200元押金。
今年10月16日,房子到期,宋丽与约定,27号办理退房手续。
由于同住的租客全部退房,公司负责人表示,其他租户不在场,不能把押金单独退给宋丽。
对于这个解释,宋丽认为是“胡搅蛮缠”,因为合同里没有这个规定。于是,她一直跟着这个负责人,不停地要求退还押金。后负责人答应退押金,但前提是“扣除100元管理费”。这个“管理费”,是就公司所做的维修、协调、管理而言的。
宋丽称,正是这100元“管理费”激怒了她。在她期间,不仅没有将承诺的家具配备齐全,而且在因水管破裂引发的多方上,没有尽到义务。打交道的过程中,业务员的态度恶劣。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在双方签订的合同中,没有看到“管理费”一项。
双方的交涉从上午10点一直持续到下午两点。百般协商无果后,宋丽愤怒到极点,她从包里拿出事先准备好的锤子,一片“哗哗”声中,公司的两扇玻璃门被砸碎。宋丽还砸坏了一台饮水机和一张桌子。
公司报了警。双方协商后,决定由宋丽赔偿3500元,原有的1200元押金不予退还。
现场完好如初 3日后,《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来到位于朝阳区仟村商务大厦11层的中伟置地总部。这栋商务楼位于北三环外一条小街上,周围集中着小区。
中伟置地总部占据了11层的大部分房间。同一层楼上,还驻扎着另一家不知名的房产。房间里一切工作如常,身着白衬衫、黑西裤的工作人员不时走到楼道里抽烟。记者发现,玻璃门完好如初,地板干净整洁。当记者亮明身份后,中伟置地的接待人员立刻矢口否认“砸门”一事,“你看,我们的门、家具都是完好的,从来没有过这样的事情。”当记者要求约见负责人时,对方以“负责人都不在”为由推脱。
不过,该栋大楼一名王姓保洁员自称目睹了砸店一幕。该保洁员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当女孩掏出锤子时,对方非但没有阻拦,还说,“还带了家伙呢,有本事砸啊。”
/维权/
租客维权成本高企胜算几何? 每经记者张敏发自北京
一位资深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押金是导致租客与冲突的主要原因。
在多数租赁关系中,押金数额不算大,甚至远低于商业合作中的保证金。押金为什么总是成为的根源?
押金的秘密 业内人士介绍,中介公司通过租赁业务获取利润的渠道,主要是收取中介费和赚取差价两种方式。在两种方式中,公司都需要向租客收取押金。
上述向记者表示,房屋到期退房时,中介公司往往以物品损坏、水电费用未结清为由,克扣租客的押金。此外,很多租赁合同中规定,逾期3天未缴纳租金的,公司有权扣下押金,并驱赶者。
除此之外,一些公司还通过重复收取有线电视费、卫生费、物业费等方式违规盈利。
业内人士向记者表示,租赁业务对公司的利润贡献总体偏小,导致该项业务成为“鸡肋”。
该认为,无论如何,上述现状都不应成为中介公司违规经营的理由。在现实中,中介行业已经形成“违规经营-口碑受损-利润受损-违规经营”的恶性循环,这只会让市场越来越混乱。
“抱团”维权成趋势 宋丽将事情经过写了一篇帖子,发布在某上,痛斥“黑”。看到宋丽的帖子,李斐斐很快将帖子置顶,她是这个版的版主之一。
李斐斐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部分房产的违规操作,除了利欲熏心之外,也与消费者的娇惯与纵容不无关系。除了担任天涯社区“京城会”的版主外,她还注册了一个维权微博,另外还有维权QQ群,成功帮助过很多人维权,如今已经有200多个成员。
她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介绍,在租房过程中,租客处在弱势一方。在的各个环节,陷阱无处不在,“只要向交了定金,你就进‘套’了。”
李斐斐所说的“套”,是指租客在、交定金、签合同、承租、退租等各个环节,由于信息不对称以及合同中的陷阱,有可能遭受的损失,像押金不退、东西坏了不给修、重复收费等,都是常见的陷阱。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还发现,除了中伟置地,针对中天置地、中大恒基、天泰置地等特定公司的QQ群、微博、贴吧、等也不少。
总体而言,在北京700万者中,在权益受损时能够维权的人并不多,维权成功者更是寥寥无几。由于涉及金额不大,不少人宁愿蒙受损失而放弃维权。
维权成本高企 事实上,不是所有的维权都缺乏胜算。前述维权QQ群的群主周欣南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只要掌握了足够的证据,即便与公司对簿公堂,也完全可以不请而赢得诉讼,者付出的经济成本只是25元诉讼费。
但周欣南承认,打一场,要付出大量时间和精力,单是搜集证据就要花费很大的精力。
一位资深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很多者缺乏搜集证据的意识,加上一些公司恶意销毁证据,往往使得陷入僵局,甚至败诉。
维权QQ群里一名成员详细记录了与天泰置地的一场诉讼。2010年2月,经过两次开庭,以及法院的多次调解,这位原告终于拿回了属于自己的物品和7000多元赔偿金,但距离2009年7月首次向法院提起诉讼,整整过去了6个月。
通过法律维权成本偏高已是不争的事实。李斐斐列出了维权的其他方式:通过电话或网站去建委投诉、向消费者协会投诉、给市长信箱写信投诉。
但她表示,除了通过市长信箱,其他的公共维权渠道效果都不佳。周欣南也说,消费者协会基本不管,向建委投诉也往往石沉大海。<
(责任编辑:admin)
免责声明:
本网部分内容来源互联网,转载是处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真实性,针对文章有什么问题,请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