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中房产信息网巴中房产信息网

巴中房产论坛 | 巴中房产网 | 投稿建议 | 加盟合作 | 巴中房产网服务热线:
巴中房产信息网-致力于打造巴中地区房产咨询第一门户网!引领互联网时代的置业居家 一站式房地产消费资讯网站。

本地新闻 | 全国新闻 | 房价走势 | 地产研究
专家谈房 | 购房指南 | 房产术语 | 看房日记

新房 | 每日交易 | 每月交易 | 二手房
租房 | 楼市情报 | 视频谈房 | 预售信息

装修常识 | 装修材料 | 效果图
家居风水 | 设计师 | 房产经纪人

房产·装修
酒店·物业
巴中楼市 | 地产研究 | 房价走势 | 全国资讯 | 巴中房产论坛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看不清?点击更换 注册 忘记密码?
主页 > 资讯 > 本地新闻 >

巴中市市长提醒"你生活的很幸福"

时间:2011-11-30 10:07来源:巴中日报 作者:周喜安

巴中市长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各位委员提出意见。
 
  一、过去五年工作回顾
 
  2007年以来,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市政府组织动员和紧紧依靠全市人民,抢抓机遇,迎难而上,开拓进取,积极应对宏观经济形势复杂多变带来的挑战,努力克服多种严重自然灾害造成的影响,奋力推进经济社会加快发展,较好地完成了市二届人大一次会议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2011年1-9月,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50亿元,五年间年均增长13.5%;固定资产投资199亿元,年均增长4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97亿元,年均增长18.8%;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7.6亿元,年均增长33.1%;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935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015元,年均分别增长14.5%、14.4%;万元生产总值综合能耗降幅完成省下达目标。
 
  五年来,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全力推进基础建设,环境条件明显改善。紧紧抓住国家扩大内需、灾后恢复重建和支持革命老区发展等重大机遇,积极争取国家、省大力支持,加快以交通、水利、能源、城镇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努力打破发展瓶颈制约。全市基础设施建设累计完成投资620亿元,是前五年的4.8倍。区域交通枢纽加快形成。广巴高速公路和乐巴铁路相继建成,巴南、巴达、巴陕高速公路和巴达铁路顺利推进,重庆—广安—巴中高速公路开工在即,巴中—通江—万源、巴中—绵阳高速公路前期工作稳步展开,改造通水路等干线公路15条613.5公里。农田水利和生态建设力度加大。牛角坑、二郎庙、双桥水库建设加快推进,天星桥水库启动建设,红鱼洞水库通过国家立项评审,黄石盘水库等8个防洪控制性工程和重点水源工程纳入国家“十二五”大中型水库建设规划。“小农水”重点市建设成效显著。整治病险水库113座,增加有效灌溉面积12万亩。整理土地37.4万亩,新增耕地4.2万亩,建成高产稳产基本农田19.2万亩。营造林108.8万亩,治理水土流失503平方公里,森林覆盖率55%。能源、通信建设继续加强。建成双滩、高坑等7座电站,开工建设石洞口等4座电站,启动建设500千伏等68个输变电工程,建成通江草池220千伏和平昌信义等6个110千伏输变电工程,供电保障能力不断提高,城乡居民生活用电实现同网同价;建成农村户用沼气池9.6万口。新增87个乡镇通宽带、4586个自然村通电话,城乡通讯网络实现全覆盖。城镇化进程加快。城镇建成区面积45.5平方公里,增加7.6平方公里。城镇化率32%,提高8.7个百分点。城乡环境综合治理深入推进,获得首批省级环保模范城市称号。
 
  (二)注重培育特色产业,经济结构得到调整。工业总量壮大。实施南威水泥等重点工业项目148个,完成技改投资103.3亿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2.5倍。农业产业化步伐加快。培育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经营重点龙头企业87家,建成特色产业基地13个,发展农民专合组织973个,42个农产品通过国家有机、绿色和无公害农产品认证。服务业快速发展。市场体系和流通网络进一步健全,城乡消费日益扩大。旅游收入增长2.1倍,光雾山风景名胜区创建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金融业加快发展,被省政府确定为省市共建农村金融服务创新示范区。
 
  (三)坚持统筹协调发展,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实施国家、省重点科技项目188项,科技成果推广、科普宣传、知识产权保护进一步加强。新建和改造中小学校舍250万平方米,办学条件得到改善;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入学率100%、巩固率91%,中等职业教育学校在校学生4.8万人,开工建设巴中职业技术学院;累计向高校输送本科生2.3万余名,教育质量稳步提高。人才工作卓有成效,面向全国、全省引进专业技术人才104名。建成市青少年综合训练馆、文化馆和图书馆,市档案馆和史志馆主体工程完工,建设乡镇综合文化站156个、农家书屋1254个,民间舞蹈《翻山铰子》、民间音乐《巴山背二歌》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成功举办第二届、第三届市运会,文体事业健康发展。建成市紧急救援中心和传染病医院,新建、改造乡镇卫生院188所、标准化村卫生室570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0个,公共卫生和医疗服务体系不断健全。低生育水平持续稳定,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3.5‰。广播电视基本实现村村通。国防动员和后备力量建设得到加强。统计、审计、保密、档案、地方志、民族、宗教、外事、侨务、妇女儿童、残疾人、老龄、气象和人防等工作取得新进展。
 
  (四)精心实施民生工程,惠民利民富有成效。扶贫开发深入推进。通江沙溪—瓦室、巴州上八庙—青木革命老区连片扶贫开发试点基本完成,新村、产业等专项扶贫工程有序实施,贫困人口由56万人减少到25.6万人。建设新农村示范片8个,完成农房风貌改造1.1万户。农村“四难”问题有效缓解。建成通乡油(水泥)路1672公里,建成通村通达公路2686公里、通村通畅公路4635公里。积极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和红层打井找水工程,解决了101.9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全面落实贫困家庭学生资助政策,兑现义务教育“两免一补”和中职学生补助资金20.4亿元。4次降低新农合起付标准,提高统筹层次、报销比例和限额,累计报销医疗费用8.2亿元。加强城乡就业促进工作,帮助11万城镇劳动者就业,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年均转移输出农村劳动力100万人次。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健全。“新农保”和城镇居民养老保险试点覆盖全市,五大社会保险参保人数由35万人次增加到92.5万人次。城乡低保实现应保尽保,符合条件的“五保”对象全部纳入供养范围。办理法律援助和维权案8900余件,有效维护了农民工和弱势群体的合法权益。加强防灾减灾能力建设,治理重大地质灾害101处,避让搬迁安置4652户。新增城镇保障性住房6300套,3.2万户享受到廉租房租赁补贴。抗灾救灾成效明显。实施“5·12”汶川特大地震灾后恢复重建项目1983个,总投资104亿元,灾后恢复重建任务基本完成。

(责任编辑:admin)

免责声明:

本网部分内容来源互联网,转载是处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真实性,针对文章有什么问题,请与我们联系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本站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