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拆迁现场
编者按:
为加快“两地两区一中心”宏伟目标的实现,市第三次党代会提出以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为重点,大力推进“两化”互动、“三化”联动,实现发展的新突破、新跨越。为此,市委、市政府启动了一项重要工程:巴城回风北路、东路沿河整治工程。工程进展如何?备受市民关注。本报从今日起将陆续推出系列报道,以飨读者。
4月8日,市委书记李刚在市委工作会议上明确提出,建设“两地两区一中心”,让巴城山更绿、水更清、城更靓。7月,随着巴城史上最大规模的城市拆迁项目——回风东路、北路沿河整治工程的启动,具有1000多年历史的古城巴中正在新型城镇化的引领下发生着美丽的嬗变。
加快拆迁进度,确保沿河景观打造。在市区及相关部门的共同努力下,经过2个多月艰苦细致的工作,巴城回风东路、北路沿河整治工程拆迁步伐加快。10月9日,记者在回风东路的拆迁整治现场看到,经过前期的调查摸底,宣传动员,这里的部分居民收拾好锅碗瓢盆、家具电器,搬出破旧的老房子,在完成房屋面积测量,补偿协议签字后,已经开始自愿搬迁。巴中经济开发区科技园法制科科长杨涵告诉记者,回风东路、北路的大多数居民这段时间已开始自动搬迁。
刘全斋在回风北路已经居住了10多年。他告诉记者,拆迁组的工作人员把他家的房屋面积测量核实以后,他早早就在补偿协议上签了字,现在他家的房子已经拆了两三周了。与刘全斋家相邻一栋砖混结构居民楼户主也已经完成了搬迁,现在正在进行房屋拆除。刘全斋说:“政府搞城市建设是好事,大家居住的环境好了,老百姓肯定要支持。”
回风东路、北路沿河整治工程是今年市委、市政府全面整治巴河、打造沿河景观的重点工程。该工程起于巴城柳津桥头,止于大佛寺桥,全长4770米,房屋拆迁涉及891户3433人,共需征收房屋等建筑物、构筑物27万多平方米,涉及面宽,工作量大。巴城回风东路、北路沿河建筑全部拆除完毕后,柳津桥到大佛寺沿途临河4.2公里政府将建湿地公园、滨河景观,这将大大改善该片区居民生活环境,极大地提升城市品位。
为确保拆迁工作顺利进行,巴州区成立了工程指挥部,下设统筹协调、房屋征收、换房安置、土地征收整理、规划设计、政策宣传等9个工作小组,从区级相关单位抽调100多人充实到工作组。
从7月份工程正式启动以来,指挥部已完成对拆迁区内1100多名住户、60余家企业、600多个营业门市业主的宣传发动、调查摸底、房屋测量、方案编制等工作,进入了拆迁补偿协议签订和房屋搬迁阶段。9月15日,巴城回风东路、北路沿河整治工程指挥部对已达成协议具备拆除条件的近2000多平方米的建筑进行拆除,这是整治工作启动以来进行的第二批集中拆除。
据巴中经济开发区科技园法制科科长杨涵介绍,目前回风东路、北路沿河整治工程拆迁小组已经签订协议117户,已搬迁12户,目前工作正有序进行,预计在10月底前完成400余户房屋征收协议的签订。
(责任编辑:admin)
免责声明:
本网部分内容来源互联网,转载是处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真实性,针对文章有什么问题,请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