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6月,摩天城市网曾发布“2011中国摩天城市排行榜”,该榜显示目前中国内地在建的摩天大楼(152米以上)超过200个。记者在北京和广州的调查显示,两地的两个标志性超高层项目中国尊和钻石大厦目前都没有开工,钻石大厦甚至尚未找到投资方。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统计,今年全国房地产开发企业本年资金总来源为6.84万亿元,来自银行开发贷款的资金仅1万亿元出头。在一线城市房屋成交量持续走低,房地产全行业资金收紧的大背景下,中国的摩天大楼又如何“过冬”呢?
或选择放缓开发节奏
“各种类型开发商的选择不一样,钱少的就选择放慢节奏。”DTZ戴德梁行写字楼部董事沈洁介绍说,摩天大楼的开发周期和招租周期都要比其他的产品类型来得更长。由于可出租面积比较大,开发商需要在写字楼竣工前的两年就开始预租,在竣工后的两年招租,才能把新供应的大量单位出租出去,资金投入的时间也会比其他项目更长。
据了解,目前摩天大楼从拿地到项目建成,平均开发周期为五年以上,其投资规模动辄数十亿或上百亿元,更让一些开发商难以企及。公开资料显示,上海金茂大厦造价高达20000元/平方米左右,更何况后期运营管理成本。
第一太平戴维斯华南区董事总经理林木雄指出,目前摩天大楼的开发不是一般民营企业和普通开发商能做的。例如上海环球金融中心的投资商森海外株式会社、广州国际金融中心开发商越秀集团、香港联合广场开发商新鸿基,皆是资金实力雄厚的大财团。以一般的成本核算,一座投资上百亿元的摩天大楼要收回成本,可能需要二三十年。
由于投资量过于巨大,放缓开发也许是目前很多开发商的最好选择。上海同策咨询顾问有限公司研究总监张宏伟说,尤其是那些拥有多个项目同时开发的房地产企业,选择暂缓摩天大楼建设,转而将手头能快速产生现金流的项目售出,是房企“过冬”的主要办法。
(责任编辑:admin)
免责声明:
本网部分内容来源互联网,转载是处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真实性,针对文章有什么问题,请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