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对中国的房地产而言是极其重要的一年,始于2010年的“限购令”在这一年发力,“去年冰凉今入骨”。很多历史性的时刻在这一年出现,很多结构性的调整自这一年开始。2011年,房地产开始历史性的变局。
2010年4月17日,“新国十条”出台。4月30日,北京发布《北京市人民政府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坚决遏制部分城市房价过快上涨文件的通知》(即京十二条),通知规定:即日起,每个家庭只能再购买一套商品房,三套房和不合规的外地人购房的贷款被叫停。“限购令”自此面世,被称为“史上最严厉调控措施”。随即,深圳、广州等多个城市陆续公布限购令。然而,“限购令”能坚持多久被广泛质疑。到了2010年7月,一些城市的多家银行放松三套房贷,楼市随即回暖。到了年底,土地市场再次火爆,排队抢房的情景在多地再现。于是,2011年,充满变数。
在一片迷茫中,2011年,狂飙从天而落。2011年1月26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部署进一步做好房地产市场调控工作,明确要求36个直辖市、计划单列市、省会城市和房价过高上涨过快城市出台限购措施。1月28日,上海、重庆启动房产税试点工作,1月30日,重庆首笔个人住房房产税6154.83元申报入库。2月28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表示:“计划在今后5年,新建保障性住房3600万套”。3月16日,国家的发改委发布了《商品房销售明码标价规定》,明令商品房销售要明码标价,实行一套一标价。与此同时,金融脚步快速跟上。2011年2月9日起首次加息,4月二次加息,7月再次加息。房地产商的资金链被绷紧。“房产税元年”、“保障房元年”,成了2011年的重要标签。
于是,到2011年12月10日传出了这样的数据:11月全国房地产开发景气指数为99.87,创28个月新低。北京2011年前十一个月,成交均价为13914元/平米,比去年下降6.3%。各地库存大量增加。开发商缺钱成了不争的事实,破产传言也是四处飘扬。“降价”成了2011年底最主要的市场景象。据统计,截至12月1日,降价补偿从上海、深圳等一线城市迅速蔓延至青岛、合肥、成都等二三线城市,全国至少有20个城市30余楼盘进行降价补偿。销量大幅下降,土地纷纷低拍……
在这样的变局面前,房地产涉及的方方面面都开始应对难题的挑战。中央的政府面临的难题是,在国际经济出现持续疲软的状态下,限制房地产会不会给国内的经济发展带来负面影响?城市化进程如何向前推进?房地产的上、下游产业经济如何发展?房地产的建设大军如何分流?地方政府的难题是土地财政一旦失去依靠,该如何谋划新的发展路径?房地产商的难题是资金链如果崩断如何才能生存?买房人的难题是限购政策下改善性需求如何满足?……
但是,所有的难题都无法扭转房地产面临的历史性变局。政府以前所未有的坚定推进房产调控,房产税征收、保障房建设成为保驾护航的两柄利剑,房地产市场正从感性向理性转变。房产暴利、土地财政、房屋炒家都渐行渐远。
2011年的房地产市场,从年初一路走来,大路上的两个大字从模糊到清晰:理性!
从盲目到理性,从冲动到理性,从投机到理性,从迷茫到理性,从执拗到理性,房地产市场在2011年最终给了一个理性的答案。
(责任编辑:admin)
免责声明:
本网部分内容来源互联网,转载是处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真实性,针对文章有什么问题,请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