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月下旬,县召开速生林暨蚕桑产业现场会,会议将“13215”工程和“2110”工程确定为“十二五”期间全县农村工作重点。
“建设蚕桑、速生林两大产业环线,建好一批居民集中点、一批中心集镇是南部农村的发展方向。”县委书记何修礼说,推进农村发展,农民增收致富,在做好“加法”的同时还要做好“减法”。
加法:“3215”升级为“13215”
今年,县在60个乡镇建有苗圃,全县育苗面积5710亩,预计生产合格种苗3000万株,可供栽植20万亩。
从2008年开始,南部县已连续3年大面积栽植速生林,速生林栽植面积达40万亩。今年的20万亩栽在什么地方?南部县将“3215”工程升级为“13215工程”。这一工程确定了速生林带的栽植要求:国省道沿线两旁栽植30米,县道两旁栽植20米,乡道两旁栽植10米,村道两旁栽植5米。同时,县要求在铁路、高速路两旁栽植100米速生林带。
“做足加法,南部县高速路、铁路两旁速生林栽植面积近4万亩。”县政府相关负责人说。
实施公路铁路绿化工程、低效林改造工程、水系绿化工程、退耕还林完善工程、庭院绿化等工程,县财政将对合格的种苗进行补助,对铁路、高速路、国省道速生林栽植用地进行补助,确保“13215工程”栽足、栽够,道路绿化实现无缝连接。
“决心一次下够,桂花一步到位,抓好大户带动,没有抓不起来的产业。”店垭乡党委书记蒲军告诉笔者,曾经店垭乡产业发展一度落后于其他乡镇,但近年来,乡上精心培育养蚕大户,推进土地流转,推动桑叶流转,减少了桑叶资源浪费,使得蚕桑业得到较大发展,并带动村民致富。
今年以来,南部县新建产业环线35条,弥补断档产业环线78条,在蚕桑基地乡镇全面推行密植化桑园,大力建设专用共育室和大蚕房,大力推进桑套蔬菜、桑套牧草、桑套马铃薯等综合开发,增加桑地在冬闲期间的效益。一系列举措提升了蚕桑产业在市场上的竞争力。
减法:降低对劳动力的依赖
如何做好减法呢?县将大力推进农村土地流转,增加产业发展科技含量,降低产业发展对劳动力的依赖。同时,培育养蚕大户、推动桑叶流转、大力发展林业专合组织、鼓励集体经济发展。
目前,南部县正在集中力量建设一批居民集中点,集中力量建设一批功能完善的中心集镇,减少土地浪费,带动农民增收致富,改善农村居民生活环境,提高农民幸福指数。县确定的“2110工程”目的是以科学发展推动“两化”互动,促进农村和谐发展。
“五年发展看头年,‘十二五’的头一年,产业发展要做到观念转变一步到位、科学规划一步到位、产业基础一步到位、工作责任一步到位。”县长陈正泽表示,将以超常举措、超常力度、超常速度推进蚕桑、速生林两大产业的发展。
(责任编辑:admin)
免责声明:
本网部分内容来源互联网,转载是处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真实性,针对文章有什么问题,请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