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五”开局之年召开的市第五次党代会,对未来五年经济社会科学发展、快速发展,以及打造成渝经济区北部中心城市,具有深远意义。围绕此话题,昨日,党代会代表、市发改委主任尹才勋和经济学家、市委党校教授宋先钧分别接受记者采访。
记者:成渝经济区今年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巴中成为成渝经济区中除成都重庆两核之外的4个区域中心城市之一,被确定为成渝经济区北部中心城市。的优势何在?
尹才勋:体现在区位、交通、产业、资源、环境上。巴中位于四川盆地东北部、嘉陵江中游。解放初为川北行署所在地。巴中是中国绸都,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巴中区位独特,与成都、重庆构成独特的三角经济,更是成渝城市群中重要的城市之一,也是四川省K字型经济走廊上重要节点。
宋先钧:我省规划成都城市群,并在此基础上组建天府新区。然而,在这个群的北边广大地区,却没有一个与之相适应的中心城市。巴中成渝经济区北部中心城市的定位,刚好弥补了这一不足,因此,巴中的城市地位得以大大提升。能说明此的还有一个细节:成渝经济区规划的五大经济带中,有一带最初提的是成遂(南)渝,后来才改为成南(遂)渝。这一改,使成为主题词。
前不久、、嘉陵的12个乡镇被批准改街道办事处,巴中市区城市人口将因此而大大增加,即将突破百万人口。此外,已建成的达(州)成(都)铁路和将建成的兰(州)渝(重庆)铁路将使成都、重庆、联系得更加紧密。其形成的石化、机械汽配、丝纺服装、农产品加工等为支柱的多门类、次协调发展的地方工业体系独具特色。
记者:巴中城市的如此定位,是否意味着巴中将面临更大的发展机遇。《成渝经济区区域规划》中涉及的内容有哪些?
尹才勋:《成渝经济区区域规划》涉及百余个重大项目和50余项重大政策。对而言,无疑将面临重大发展机遇。
《规划》中,将巴中定位为石油天然气精细化工、汽车及零部件、轻纺服装、有机农产品加工、能源基地和商贸物流中心,经济区北部的中心城市、重要交通节点和港口城市,体现巴中高的战略定位;将巴中纳入成南(遂)渝发展带,该发展带包括成都、遂宁、、潼南、铜梁、合川、重庆主城区。以成南、渝南高速公路、嘉陵江为纽带,重点发展机械制造、轻纺食品、油气和精细化工,大力发展商贸物流,积极发展特色农业,培育连接双核的新兴经济带,体现总体布局优;在成南(遂)渝发展带,建设优质稻、玉米、小麦、马铃薯、大豆、油菜、花生生产基地,重点发展成套电气、数控机床、小型农机等机械制造产业,体现产业规划优。
、绵阳、万州、涪陵分别是成渝经济区北部、西北部、东北部、东部的四大中心城市,城市建设力度将加大;再有,经济区内将取消异地上学学生借读费、转学费,实现基本医疗保险机构互认和就医医疗费用联网结算,建立就业帮扶机制,实现高速公路交费“一卡通”等。
记者:数年前,我市从发展着眼,提出打造川东北区域中心城市,如今,又增加了一个成渝经济区北部中心城市的定位,川东北区域中心城市与成渝经济区北部中心城市有何区别联系?
宋先钧:从经济发展战略着眼,我省“十一五”期间提出,建设成都、川南、攀西、川西北、川东北五大经济区域。这五大版块中,川东北区域人口最多,在其培植一个中心城市,对巴中十分有利,换句话说,巴中最有条件。因此,我市顺势提出打造川东北区域中心城市口号。并经过几年努力见到实效。建设川东北区域中心城市,是立足省内发展格局作出的战略部署。坚持这一目标,有利于进一步巩固在川东北区域的优势地位。建设成渝经济区北部中心城市,是从全国区域发展大格局出发,以成渝经济区区域规划出台为背景,定位更高、层次更高、标准更高的宏伟目标。
正如刘宏建同志所作报告指出,把建设川东北区域中心城市、建设成渝经济区北部中心城市有机统一起来,确立未来发展的总体目标,充分体现了与时俱进、继往开来的创新意识,体现了近期目标与远期目标相结合的科学路径,体现了把握重大机遇、实现率先崛起的进取精神。
记者:当如何抓住机遇,在未来经济社会发展中对接成渝经济区,并实现大有作为?
尹才勋:巴中融入成渝经济区发展的重点,应该是加快融入“两核一带”的发展战略之中。在对接中必须加快推进产业合作,发展配套经济,实现优势互补。重庆“两江新区”规划的八大支柱产业中,最大规模的汽摩支柱产业到2020年将达5000亿产值,的汽配产业可借助与重庆长期的合作基础,做大这块蛋糕,加快构建大容量的汽车产业园区。
规划的天府新区将重点发展高技术产业、现代制造业、高端服务业和自主创新研发基地。对此,要加快传统制造业的升级换代,大力培育和引进高新技术和新兴产业,规划和建设高技术产业和新兴产业园区,跟上与天府新区的合作配套步伐。
宋先钧:对接成渝经济区,广安已走在我们的前面。人家有2个大动作:成立经济合作办,与重庆的5个县区一一对接;邻水、岳池、武胜相继建成与重庆合作的工业园区,政府间已签署协议。面对竞争,我们应当尽快研究拿出对策,并就对接成渝经济区形成可行的办法来。
尹才勋:建议成立“市贯彻《成渝经济区区域规划》协调工作领导小组”。由市长任组长,市政府所属相关职能部门及各县(市、区)政府为成员单位。具体研究我市融入成渝经济区的重大政策措施,协调解决融入过程中的重大问题,以推动跨区域产业、交通能源、水利、通信、旅游、环保等重大基础设施项目的规划和实施;争取国、省上在产业布局、行业规划、城市发展、项目布局等方面的支持。高起点制订出台我市成渝经济区规划的实施意见。按照省上“一极一轴一区块”的工作部署,确保到2015年全市GDP总量突破1900亿元,人均GDP达到2.7万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300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9000元,城镇化率达到45%以上。
(责任编辑:admin)
免责声明:
本网部分内容来源互联网,转载是处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真实性,针对文章有什么问题,请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