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中房产信息网巴中房产信息网

巴中房产论坛 | 巴中房产网 | 投稿建议 | 加盟合作 | 巴中房产网服务热线:
巴中房产信息网-致力于打造巴中地区房产咨询第一门户网!引领互联网时代的置业居家 一站式房地产消费资讯网站。

本地新闻 | 全国新闻 | 房价走势 | 地产研究
专家谈房 | 购房指南 | 房产术语 | 看房日记

新房 | 每日交易 | 每月交易 | 二手房
租房 | 楼市情报 | 视频谈房 | 预售信息

装修常识 | 装修材料 | 效果图
家居风水 | 设计师 | 房产经纪人

房产·装修
酒店·物业
巴中楼市 | 地产研究 | 房价走势 | 全国资讯 | 巴中房产论坛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看不清?点击更换 注册 忘记密码?
主页 > 资讯 > 全国新闻 >

港资房企砸200亿抄底内地楼市 二线城市成靶心

时间:2011-12-13 08:55来源:未知 作者:admin

楼市调控声声不息,“绿了”住宅,“红了”商业。

进入下半年以来住宅成交量开始滞结,渐渐步入到量价齐跌的状态。货币紧缩与销售不力的双重夹击之下,开发商日益珍惜手中现金。少了内地房企此起彼伏制造“地王”的声音,土地市场越发冷清。

 

出乎意料的是三季度末以来,包括恒隆地产、仁恒置业、和记黄埔等开始频频出手,砸下百余亿,抄底拿地。

港资抄底二线城市

9月28日晚,恒隆地产经过83轮的角逐,以总价34.97亿元拿下昆明市东风产业、白塔片区商业金融用地,溢价率为38.66%。据媒体报道,恒隆地产执行董事高伯遒表示,未来将投资100亿进行建造高端商业。之后,仁恒置地联合体以底价29.96亿元竞得珠海唐家湾情侣北路(南段)两宗地块。

进入11月份以来,新加坡的嘉德置地在重庆以65亿元拿下重庆市中心两江交汇处商业地块。而和记黄埔和长江实业,更是在近期两次出手,分别在佛山、大连拿下商业项目。

“港资房企此时出手拿地,我一点也不奇怪”,12月12日,中国房地产协会商业地产专委会常委副秘书长陈云峰对记者表示。在其看来,此时正值内地房企资金捉襟见肘之际,土地市场日益萧条。为此,地方政府出台多种措施来提振市场,因此港资房企此时出手,“实际上就是在抄底”。

中国商业地产联盟专家委员吴洋与陈云峰的观点不谋而合,“这就是港资房企在抄底”。不过,根本原因还在于国内的商业地产极具潜力,才吸引这些资深的外资运营商入驻。据吴洋介绍,目前中国一线城市的商业地产处于提升的过程,如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的商业地产布局已经很完善了。但是,二线城市则处在一个亟需完善的过程中。

“从这些房企选取的城市来看,包括大连、昆明以及重庆等地”,陈云峰认为,这些都是发展较快的二线城市。

“截和”内地房企

在调控之初,包括万科、保利在内的多家龙头房企均纷纷表示要转型商业地产,并宣称商业项目将占比集团整体资产的10%乃至以上。

时至如今一众房企之中,只有龙湖的商业项目显得较为“给力”,其重庆公司累计销售金额日前突破百亿。其中,其商业综合体项目“时代天街”项目销售更是刷新重庆楼市单项目成交记录。

“商业项目需要较长的培养期,一旦成熟之后就会为集团贡献稳定的现金流”,12月12日,龙湖集团相关负责人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据其介绍,以公司旗下最早的商业项目重庆北城天街项目为例,期初投入2亿元,如今每年带来的租金收入在2亿左右,堪称现金“奶牛”。

不过上述负责人同时也表示,龙湖的优势是做“区域标杆”——也即选择城市副中心或是城市新区的交通节点,发展大型商住项目。换而言之,龙湖所打造的商业综合体,是在配有住宅项目的基础上,持有商业项目,以住养商、以商带住。

事实上像龙湖这种模式运营商业地产的房企,在国内颇为普遍。包括保利地产在内,甚至主打商业地产的金融街,商业和住宅项目,并存发展。

“国内纯粹的城市运营商数目有限,仅有万达、华润等数家”,12月12日,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分析人士对记者表示。而传统住宅房企如招保万金在内宣称要转型商业地产,在某种程度上也是被限购所迫,经验不足且资金渠道受限。

一份由中金出具的研报列举了不同类别城市零售物业的开发情况,其中一线城市中心和CBD区域,大部分已被港资房企占据。事实上,除去万达之外,内地房企包括龙湖、华润和绿地等开发商们,在一线城市布局的重点多在副中心区。

不过在二线城市内地房企与港资运营商们,尚可在数量上平分秋色。而此时港资房企趁机抄底,布局二线城市,可谓抢占了先机。

“我认为港资房企此时在二线城市布局商业地产,在某种程度上会对内地房企造成冲击”,中国房地产协会商业地产专委会常委副秘书长陈云峰表示。在其看来,内地开发商的市场敏感度较之港资房企要弱;在运营能力上,内地开发商在商业地产方面经验不足。受楼市调控政策影响,内地房企的现金流日益紧张,更使得他们在商业地产的投入和发展上受到极大的限制。

而且此时甚至直至明年,都是土地市场的低点。“如果商业地产也向住宅市场一样,被房企一拥而上的话,成本就会被迅速抬高”,陈云峰表示,港资房企显然选择抢占一个比较合适的良机。
 

(责任编辑:admin)

免责声明:

本网部分内容来源互联网,转载是处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真实性,针对文章有什么问题,请与我们联系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本站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