犹犹豫豫一年省下一辆宝马
持币待购的周延对房子越来越挑剔
2011年,不平凡的一年。本周开始,我们选取楼市中的一个个样本,以期给读者一个2011年的楼市轮廓。
面对今年变化多端的楼市,购房者焦虑不安。买还是不买,这道选择题在今年变得尤其复杂。这里讲述的两个故事,不仅是购房者焦虑心态的真实写照,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今年楼市的风云变幻。
人物:周延(化名)
年龄:26岁
职业:公务员
周延今年26岁,家住城北,今年刚结婚,因为老公已经有一套婚房,所以打算再购置一套房产,一方面是为了保值增值,另一方面是为了方便以后双方父母到杭州居住。因此,周延从年初开始就踏上了看房的旅途。
“原来以为买房挺简单的,特别是我们已经有一套房子,只要再购置一套给老人住,没有那么多刚需需要考虑的因素,”周延说,“但是没想到原来买房这么纠结,我是越看越纠结。”
周延的看房之旅称得上悲喜交加,从年初在三墩看房,到年底看到登云路一带,总价在150万元左右的房子,选择余地倒是越来越大,但是下手却是越来越迟。
年初,周延看上了三墩的一个楼盘。就在这个楼盘推出团购活动时,周延内心一阵激动,经历了往年楼市疯涨的噩梦以后,开发商随便给了点阳光,小房奴们的心里就阳光一片。好不容易要到了购房的名额,但是到了选房现场一看,价格也没有开发商原来宣传的那么优惠。
“现在看看,那时候开发商的打折多有作秀的嫌疑,”周延回忆说,“虽然也有一些优惠,但是实际价格没有宣传中那么低,有点半遮半掩的,好像是为了吸引人气似的。所以我也就没买。”
此后,周延的单位又搞起了优惠团购,能在石祥路丽晶湾楼盘拿到一些优惠。当时的价格在17000—18000元/平方米左右,与原来坊间传言的20000元/平方米的单价降低了不少。
“第一反应肯定是开心,因为也还在预算内,但是买的地段却可以好一些,”周延说,“但是最后还是没有买,因为大行情都在看跌。虽然说我其实也是自住的,增值或者贬值不可能马上变现,但总是想以一个更低的价位买进,毕竟这关系到今后好多年的房贷问题。如果当时整个楼市行情是看涨的,哪怕是平稳的,我都会毫不犹豫地下手,但是当时谁也说不清楚底在哪里,究竟是从天降到地还是降到地下室甚至十八层地狱,谁说得准呀。我虽然不算刚需,但是也算次刚需,刚需都明白一个道理,宁可观望到死,不可冲动行事。”
虽然预见到房价会降,但是周延没想到会降得这么快。临近年底,华丰田逸之星开出了12000元/平方米左右的价格,而桥西的吉祥半岛降到了18000元/平方米。一言以蔽之,降价之潮,其快其猛,简直就像无数刚需们期待的一场梦,预料之中,但是又仿佛突如其来,就这么切切实实地发生了。
“差距太大了,年初我只能买在三墩,现在多个二三十万元我都可以买在桥西了,原来丁桥的车位都要将近10万元一个,现在桥西的名城公馆只要5万元一个,”周延说,“我那个高兴啊,兴奋啊,省出一辆宝马来。”
周延说,如果是前几年,像她这样拖延着买房的人,肯定是要吃亏的,因为房价稍不留神,蹭蹭蹭就上去了,但是今年,磨蹭反而成为一种优势。她有个朋友,也是看了很多年房子,也是一直定不下来,年初的时候本来下了决心,去订了一套房子,连定金都付了,后来想想不妥,又想方设法把定金退了回去。现在她心里也乐开了花,非常欣赏自己的英明神武了。“她省下来更多,不是一辆宝马,而是两辆宝马的钱了。”周延说。
在大幅度优惠的鼓励下,周延最近忙于看房,桥西、华丰、城北,虽然看房之旅辛苦,但是也不亦乐乎。但同时,原来只关注价格的小周,也开始变得越来越挑剔,除了比较地段,还要看区块的发展前景,开发商的资质,楼盘的配套,户型甚至物业。
但是到底买不买呢,买哪里呢?周延说,她还没想好:“不着急,现在反正年底了,开发商愁着过年回款,我持币待购的可不急。趁着咱们刚需终于可以挑挑的时候,可要货比三家,买个又好又实惠!”
一个月看了18套房子刚交了定金的楼延又开始纠结了
购房者:楼延(化名)
年龄:29岁
职业:房产公司行政
楼延一直在房产公司工作,却一直没有买房。前一阵,她刚在城西某楼盘下了定金,却已经开始后悔,因为,更大优惠的楼盘又在持续出现。
毕业以后留杭工作了6年,自己有了一定的积蓄,再加上父母的补贴,楼延今年年初打算在杭州购买一套房子,本以为看中了房子马上就可以下单,没想到这一买就花了将近一年的时间。
一开始,她想买套立刻可以住的二手房。
本着离工作单位近的原则开始看房。年初杭州市中心的均价就在21000元/平方米左右,高昂的价格使楼延有点望而却步。买房是件大事,手上的资金也有限,她不急于下单,一心只想买套称心如意的房子。
2月份,她看中建国南苑的两室房源,一开始房东的挂牌价是24000元/平方米,看了房子之后,非常满意。可房子面积大,总价太高了,即使房东每平方下降1000元,她还是承受不了,只好放弃。房价每个月在上涨,手上的钱可买的房子越来越小,“我每天着急得连觉都睡不着。”楼延很焦虑。抓紧时间随便买一套吧,毕竟房子不是普通商品,还是要买自己喜欢的,住着舒服的,买了以后就不能随便换了。买一套小一点的吧,至少总价可以低一点,但是市中心小的房子大多是老小区,又不甘心……那段时间她每天生活在纠结之中,看房最多的一个月一共看了18套,这当中也有看中的,但都是因为价格太高而放弃。
后来银根收紧,首付提高,买房的压力越来越大。因为银行放款难,很多房东都要求一次性付款,这样反而还有议价的空间。她看中的一套南班巷的两室房子,总价110万元,如果一次性付款还能便宜3万元,但是她一下子拿不出那么多钱。“真是烦心、揪心、闹心”,楼延说,5月房交会后,虽然楼市成交已经非常冷清了,但是房价依然处于高位,因此她打算先将此事搁置。
往年的“金九银十”今年不复存在,限购、限贷政策着实发挥着它的威力,使得杭州楼市提前进入了冬天,房价也逐渐趋于理性。楼延仿佛嗅到了房价下降的气息,再次将购房计划提上日程。这次她将眼光放远,“现在打折最多的是新房,二手房价格下降不明显,新房子到处都在打折,当然买新房。”于是,楼延的选择不再局限于工作单位附近,眼光也从二手房转到了新房:“有很多原来联系的房产中介都给我推荐新房子。想不到现在中介也开始卖新楼盘了。”
(责任编辑:admin)
免责声明:
本网部分内容来源互联网,转载是处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真实性,针对文章有什么问题,请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