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5日,笔者在营山县棚户区改造项目建设工地看到,一栋栋新楼拔地而起,绿化、亮化、公园建设正在快速推进。据县委常委、副县长徐坚介绍,这是该县最大的棚改项目区,涉及群众4000多人,其中还房面积20万平方米,目前,A、C、D区主体工程基本完工,已进入室内装饰阶段,B区安置房已开始交付使用,可容纳400个家庭入住。
营山县棚改项目区,地处城乡接合部,地势低洼,环境恶劣,住户集中,涉及原县皮件厂、白塔酒厂等多家破产企业和朗池镇白塔村、新生村共1100多户居民,生产生活条件十分落后。实施棚户区改造,是片区群众多年的期盼。
面对棚户区改造所带来的巨大资金压力,县不等不靠,大胆创新运作机制,通过招商引资,成功引进河北中太建设集团。按照合作协议,该项目按照“政企合作、市场运作”的模式,政府负责控制规划和计划出让土地,对全过程进行监管和协调服务,由企业负责项目区的土地整理、公园建设、安置小区等基础设施建设,双方共同控制成本,政府以项目区出让整治后的商住用地的收益返还成本。该项目计划分3年实施,于2009年7月正式启动。
为突出设计的科学性、前瞻性和实效性,把该项目区打造成符合现代生活质量的城市新区,县优选省城乡规划设计院、成都市市政设计院等国家甲级资质单位进行规划设计,本着“商住分开、功能齐全、有效安置、促进就业”的原则,坚持整体规划和单体设计相融合、主体建筑与配套设施相统一。以成都“琴台路”为蓝本建设商业步行街,配套建设2万余平方米的商业街和农贸市场;拿出最好的地段新建20余万平方米的安置小区,同时合理配套教育、医疗、娱乐、服务等相关设施,增强社区公共服务功能。
同时,为提升项目区的商机人气,依托白塔片区厚重的文化底蕴,规划建设了占地面积300多亩的公园。在靠近公园的最佳口岸对每一个产权证户集中返还40平方米左右的门市,推行联户经营,有效解决拆迁群众长远生计,得到了群众的支持。
在刚刚交付使用的“福源园”小区,笔者看到,小区内3种不同的房屋布局合理,满足了不同家庭的住房需求,小区内绿化、休闲设施齐备,先期入住的居民告诉笔者:“房间宽敞明亮,水电气设施配套,比自己以前的居住条件好多了。”
目前,棚改项目已完成投资3亿元,实现土地收益5.26亿元。一个全新的城东新区正在悄然形成。
(责任编辑:admin)
免责声明:
本网部分内容来源互联网,转载是处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真实性,针对文章有什么问题,请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