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7日上午,一张张公告张贴在市长生巷:当晚要对该巷进行路面改造,请不要在巷子里停车。8日上午,市民看到,过去凹凸不平的长生巷已变成了一展四平的柏油路面。近段时间,市丁香街、内小北街、丁字街等背街小巷街面和人行道均进行了改造。
一座城市的幸福等于生活在城市中人们幸福的总和。城市建设目标是山水田园城市,建设目的就是要让生活在这座城市的人们幸福。于是,一个个农贸市场改造一新,一片片新城拔地而起……
超市版农贸市场 买菜无忧
9日清晨的第一缕阳光唤醒果城的安静,家住市赛场街的市民曹铧早早起床,拎着篮子出门买菜。来到位于鱼米巷的农贸市场。“干净哟,舒服哟,就像在超市里转一样。”在曹铧记忆里,“脏乱差”一直是农贸市场的代名词,但如今她喜欢到农贸市场转悠,挑选爱吃的新鲜蔬菜。
城区农贸市场大部分建于上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基础设施差、功能不完善。经过“三化一改”后,农贸市场如超市一般,市场整洁、蔬菜新鲜、摊主亮证经营。还设置有专业检测室,可对蔬菜农药含量是否超标进行快速检查,达标蔬菜才能准入市场。
道路体系整治 出门不愁
完善的道路网和地下管网体系,关系着城市宜居程度。为缓堵保畅,市城区去年新增了9座人行天桥,今年又新增12座。
家住市滨江大道某小区的市民杨建和老伴晴天都要到家对面的南门坝生态公园散步,由于车流量大,每次过街都让两位老人心惊胆战。如今家门口建起了一座人行过街天桥,两位老人再也不担心过街了。
市西河路、和平路等多条道路管网改造工程顺利完成。“以前道路两侧雨水口一般为单蓖雨水口,一遇暴雨市内便多处形成内涝。”市市政工程管理处负责人告诉记者,市区街道排水管道不成系统,管道断面较小,只能适应各自服务区域的需要,基本上无法完全接纳转输流量。
2009年,为缓解北湖路、育英路、和平西路周边内涝问题,对这3条道路增设排水管道,对原管道进行雨污分流。今年5月,雨污分流内涝整治应急工程二期开工,部分路段已恢复通车。
功能片区建设 居家有乐
站在一座高楼之顶俯瞰南门坝,那些低矮瓦房、泥泞小巷、喧嚣繁杂的场景已成记忆。一座座高楼拔地而起,一条条道路宽阔延伸,一个个小区如花绽放。
走进下中坝建设现场,“一纵三横”的高都路、琴台路、瑶池路、星河西路已经完成沥青路面摊铺。据了解,下中坝道路建设分两期进行,一期“一纵三横”已经基本完成,二期“三纵四横”已经开始建设。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下中坝建设专门聘请了上海市政设计院对该片区城市道路、建筑体、功能划分进行了专门设计。以道路建设为例,地下排水全部实现雨污分流;所有强电弱电等电缆线统统走地下;预留了管道保证道路10年不开挖;提前设置港湾式公交站台;路中央设置6米宽的绿化带,整个道路体系完善且美观。
下中坝旨在打造城市副中心,整个片区将金融、休闲、娱乐等融为一体。从效果图上可以清晰地看出每一片的功能分区。该片区将建成1000多亩的公园,还将建成水幕电影、喷泉、公厕、商店、学校、文化墙等配套基础设施和文化设施。建成后即是一座功能完善、生态宜居的新城。
(责任编辑:admin)
免责声明:
本网部分内容来源互联网,转载是处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真实性,针对文章有什么问题,请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