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8日,笔者从市政协了解到,9月上旬,全国政协文史和学习委员会调研组与四川省政协、陕西省政协联合开展了蜀道文化线路保护与申遗调研活动。
9月7日至8日,调研组在广元召开了蜀道文化线路保护与申遗调研研讨会。四川省、陕西省相关部门负责人和专家,蜀道沿线11个城市的市长、政协主席、文化部门负责人和文史委主任共190余人出席了研讨会。阆中市政协副主席马凯应邀参加了会议,他所提交的论文《——古蜀道上的水陆咽喉川北门户》,入选研讨会论文集。
蜀道从商周时期初步开通至今,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蜀道内涵丰富,价值独特,是自然和人文共生的标本,是沟通关中和西南地区的纽带,是传承中华文明的重要载体。作为保存至今的人类最早的大型交通遗存之一,蜀道在中国古代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的各领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具有珍贵的文化遗产价值。做好蜀道文化线路保护与申遗工作,对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研讨会上,专家学者就如何做好蜀道文化遗产保护与申遗工作进行了充分讨论。阆中作为古蜀道的重要节点,受到与会者高度关注。北京大学文化遗产保护研究中心主任孙华在大会上指出,阆中在古蜀道上十分重要,是连接金牛道、嘉陵道、阆汉道、米仓道的枢纽,是唐宋以来川陕主要通道的必经之处。与会专家充分肯定了阆中古城在蜀道上的地位和作用,对古城的保护给予了高度关注。
此次研讨会形成了“蜀道文化线路保护与申遗广元共识”,提出了加强基础性研究、保护好历史传承、搞好保护规划、完善法律法规、建立统一协调机制、形成共识、加强投入和扩大宣传等八点建议。
(责任编辑:admin)
免责声明:
本网部分内容来源互联网,转载是处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真实性,针对文章有什么问题,请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