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中房产信息网巴中房产信息网

巴中房产论坛 | 巴中房产网 | 投稿建议 | 加盟合作 | 巴中房产网服务热线:
巴中房产信息网-致力于打造巴中地区房产咨询第一门户网!引领互联网时代的置业居家 一站式房地产消费资讯网站。

本地新闻 | 全国新闻 | 房价走势 | 地产研究
专家谈房 | 购房指南 | 房产术语 | 看房日记

新房 | 每日交易 | 每月交易 | 二手房
租房 | 楼市情报 | 视频谈房 | 预售信息

装修常识 | 装修材料 | 效果图
家居风水 | 设计师 | 房产经纪人

房产·装修
酒店·物业
巴中楼市 | 地产研究 | 房价走势 | 全国资讯 | 巴中房产论坛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看不清?点击更换 注册 忘记密码?
主页 > 资讯 > 全国新闻 >

CPI"退烧"通货膨胀化解 中国经济将何去何从?

时间:2011-12-20 09:20来源:未知 作者:admin

临近年末,持续高烧的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CPI)同比增幅终于降低到5%以内。这给预测2012年的中国经济走势又带来了一个新的参考维度。

CPI降温,是通胀阴影散去的利好消息,还是需求萎缩的警示信号?2012年的中国经济是否还会继续遭受物价上涨的灼烤,或是受欧债危机波及导致经济减速?

 
通胀不再是主要风险

12月9日,国家统计局公布11月份的CPI数据,今年11月份,全国CPI同比上涨4.2%,涨幅比10月份下跌了1.3个百分点,下降速度超出了此前市场大多数的预期。这也是今年以来CPI同比涨幅首次回落到5%以内。

11月CPI的大幅下降,使人们从此前持续一年多的“通胀”惯性思维中跳脱出来,猛然发现,尽管CPI涨幅的数据一直处于相对高位,但实际上,从今年年中起,CPI水平在持续下降。CPI涨幅从7月份最高的6.5%向下,持续下滑至11月的4.2%,进入了典型的下降通道。瑞银亚太区首席投资策略师蒲永灏指出:“尽管中国结构性通胀压力仍然存在,但周期性的通胀正在缓慢见底之中。”不少专家认为,随着翘尾因素的消失,今年12月的CPI可能会降至4%以下,通胀风险已经显著化解。

中国社科院最新发布的《经济蓝皮书》预计,2012年,中国通胀率将会低于今年,估计CPI同比将上涨4.6%,弱于今年的5.5%。不少经济学家也纷纷指出,通胀已不再是2012年的主要经济风险。

然而,快速下降的CPI数据,并不能让经济学家们过早地乐观起来。走出通胀阴影固然让人松一口气,但相伴而来的需求减弱、经济减速的隐忧又令人担心起来。

从CPI的先行指数PPI来看,国家统计局公布的11月份PPI同比升幅2.7%,先于CPI降至临界点3%以下。PPI同比涨幅回落的原因之一,就是国际原材料价格大幅回落、国内需求放缓。原材料价格的快速回落说明经济可能在降温。

伴随CPI和PPI快速回落,我国11月工业增加值也延续了近四个月来连续回落的态势,并在今年首次回落至13%以下,增长12.4%,比10月份大幅回落0.8个百分点。而固定投资增长的脚步也在放慢,今年1至11月份,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24.5%,增速较前10月回落0.4个百分点,其中,11月当月增长21.2%。而11月份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也下降至49%,这是该指数自2009年3月以来首次降至临界点——50%以下,并低于历史同期均值2.9个百分点。表明制造业国内外市场需求趋缓,企业生产动力不足,制造业经济总体有所回落,尤其是大型企业回落明显。尤其是新订单需求较快降低,预示明年一季度GDP有可能下滑,增速下滑可能成为更为主要的风险。

“燃油”不足可能影响经济增速

CPI“退烧”的另一个经济意义在于,这一数据所标识的经济流动性正在下降。流动性过剩固然不是好事,但作为宏观经济的“燃油”,如果流动性不足,也会影响经济这辆车子的行驶速度。不少经济学家已经发出提醒,在流动性收缩与需求下降的共同作用下,2012年的经济增速将受到更严峻的挑战,中国宏观经济面临一个调整期。这也意味着,随着抗通胀的压力渐渐减弱,保持增速可能将成为下一阶段宏观经济的主要着眼点。

预判明年,不少经济学家对经济增速给出保守估计。从拉动经济的三大需求来看,消费短期内难以独立支撑经济增长,而另外两大需求——出口和投资,都面临着回落的压力。

出口方面,今年以来,受到美、欧债危机冲击,市场信心动摇,发达经济体可能将在较长时期内处于低迷状态。至今观察不到欧美市场有确定性的复苏讯号,这无疑对中国的出口形势带来严峻的考验。联合国12月1日发布报告称,一些主要发达经济体经济再次衰退的风险正在加大,明年将是世界经济继续低速增长或重新陷入衰退的关键一年。欧债危机持续发酵,欧洲各国的经济基本面趋于恶化,新兴市场却受拖累放缓增速,这样一来,全球范围内对中国制造出口的需求显然会收缩,而贸易保护主义抬头,中国出口将面临更大的挑战。加上明年人民币还可能进一步升值,贸易顺差对GDP的贡献会进一步下降。

而在投资方面,经济学家指出,尽管惯性作用下的投资增长不会出现快速萎缩,但由于结构调整,2012年的投资增长也不太可能超预期。伴随2009年至2010年大资金注入的投资逐渐退潮,“铁公基”成为投资减速的先行指标。今年前10个月,交通运输业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下降到了8.7%,去年同期为10.5%。与此同时,全球招商引资竞争加剧。另外,今年6月,美国宣布组建“选择美国办公室”,首次将招商引资提到了历史高度。受其影响,包括亚洲、拉美和欧洲在内的世界各国也在招商引资上开展激烈竞争,各国都在比拼招商引资政策。这将使国际资本流向出现分散化趋势,对我国扩大利用外资带来新挑战。

专家预计,明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会有小幅增长,增幅可能高于今年。今年消费增速放缓,主要是由于车市、楼市的调整,明年汽车消费将处于底部回升阶段,考虑到汽车消费自身的更新置换周期,消费增速可能会有所提高,但回升幅度不会太大。同时,随着部分保障房建成入住以及城乡居民收入增长,家电类消费增速也将出现回升。这些因素都将促使明年消费增幅适度回升。

松或紧的两难选择

尽管CPI见顶回落,但仍在高位运行,特别是在全球多国一片“量化宽松”的环境下,我国的CPI依然存在反弹可能;与此同时,明年经济增长依然面临减速压力。复杂的内外经济情况,愈加考验着宏观调控的智慧。如果全面放松现有的调控政策,必然会引起又一轮的价格上涨、高耗能行业无序扩张,导致通胀回潮;如果收紧政策,也可能使实体经济的资金链断裂,导致经济“硬着陆”。松则容易引起泡沫,紧则面临二次探底风险,要兼顾短期与长期经济风险,调控面临两难选择。

专家认为,当前中国不再拥有处理2008年全球经济衰退时那么大的政策空间,货币政策扩张的空间十分有限。因此,一旦经济出现衰退,再次形成2009年的“V型复苏”很困难。明年再推出类似2008年时的大规模刺激政策可能性不大,中国经济要再度渡过困难,不应是靠继续扩张供给,而是从分配关系和城市化这两个角度入手,真正释放出内需,从而使中国经济再度回到高速增长的轨道上。

业界预测,在明年,宏观政策的组合拳中,可能会采取较为积极的财政政策,专家建议及时出台增加支出、减税等积极政策,通过这些积极政策的实施,在“调结构”与“稳增长”之间寻找契合点。积极的财政政策也会有更重要的内涵变化,或将主要体现在“花钱”对象的变化上,要把政府资源更多地投向就业、社保、教育、医疗、保障性住房等公共服务领域,注重加快调整经济结构,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与此同时,专家也建议,抓住CPI增幅趋缓的机遇,深化资源要素价格改革,加快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出口乏力、投资降速,明年经济增长还需更多地依靠消费发力。而要释放出消费市场的潜在能量,就要让老百姓有钱花、敢花钱,政策层面上就需要进一步增加居民的可支配收入。

延伸阅读:CPI大幅回落创造新低 通胀风险高偏仍需警惕

(来源:中国证券报)国家统计局昨日发布数据,11月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4.2%,较10月份大幅回落1.3个百分点,创14个月以来的新低。

 
 
随着翘尾因素的减少和食品价格的回落,通胀压力逐步放缓。不过分析人士指出,当前推高通胀的主要因素尚未消除,稳物价仍不可掉以轻心。

CPI跌进“4时代”

数据显示,11月份居民消费价格(CPI)同比上涨4.2%,较10月份大幅回落1.3个百分点,创下年内新低;环比则下降0.2%,为近8个月以来首次回落。

统计局分析认为,11月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同比涨幅较10月份同比涨幅回落1.3个百分点,主要是两方面原因影响:一是去年同期基数较高,11月份翘尾影响大幅减少;二是11月份蔬菜、肉禽等食品价格环比回落,由此带动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环比下降了0.25个百分点。

据测算,在11月份4.2%的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同比涨幅中,去年价格上涨的翘尾因素约为0.5个百分点,新涨价因素约为3.7个百分点。

CPI连续四个月出现回落,显示通胀压力明显放缓,物价趋降已经成为市场共识。

汇丰中国首席经济学家屈宏斌预计,通胀将在未来几个季度持续放缓,尽管农历新年期间食品价格会上涨,但涨幅可控,而近期猪肉价格进入下行周期体现出之前增加供应措施的成效。

中金公司首席经济学家彭文生也表示,12月的同比增幅将与11月相同。不过,节日效应将推高明年1月CPI环比涨幅、明年2月环比偏低甚至出现下跌,预计明年1月CPI同比增长仍维持在4%附近,但春节后将明显回落。

 

(责任编辑:admin)

免责声明:

本网部分内容来源互联网,转载是处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真实性,针对文章有什么问题,请与我们联系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本站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