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市风光,
成交冰封,
业绩雪飘,
望江湖内外
迷迷茫茫;
房企上下,
顿失欢笑。
严厉限购,
信贷紧缩,
欲与历年试比高。
需淡定,
唯苦练内功,
分外辛劳。
楼市如此狂躁,
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黄金岁月,
不再美好,
调控之下,
蹊径待找。
地产骁将,
上下求索,
领行业健康向好。
俱往矣,
数年度人物,
还看大佬。
首创置业董事长刘晓光
积极转型 引领创新
首创置业一则委任公告,使得刘晓光离开首创的传言不攻自破。一手重组首创集团,打造首创置业的刘晓光,在风云多变的地产江湖,对于首创的影响以及对业内的影响无法忽略。
曾有政府工作背景的刘晓光,1995年打造了首创集团,并逐步确立了基础设施、城市地产、金融服务 “金三角”发展模式。首创集团的基建优势,为地产探路,善用金融、资本手腕的刘晓光也一直在尝试创新,同时为地产业务保驾。如今“产业+地产”战略得到积极贯彻,以奥特莱斯为核心的商业地产升级战略,也成为首创未来的新利润增长点。
点评:在地产大佬纷纷有隐退之声的调控年,京派开发商的代表刘晓光越战越酣。自喻“技术官僚”出身的刘晓光,是熟悉地产以及金融业务的多面手。整合资源,积极创新,使得这位地产大佬20余年在江湖占居不败之地。
华远地产董事长任志强
“大炮”依旧在 几度夕阳红
2011年,地产“大炮”任志强差点从人们的视线中溜走了。还好,他也舍不得。今年4月,年届60的任志强,自曝已接上级组织部门免职令。但耐不住寂寞的他主动与媒体沟通表示,“退职,不退休”。
卸任华远集团董事长职务之后,任志强连任了上市公司董事长,依旧活跃在他的地产江湖。微博之上与老友潘石屹调侃几句,还难得的卷入一次娱乐八卦事件——因为“热心”关注《蜗居》女主角李念的物业问题,被指曝人隐私。不过大多数时候,任大炮还都是正正经经,有理有据地点评楼市。“如CPI居高不下,楼市调控不会轻易放松; GDP下滑可能会导致适度的放松货币和财政政策。”年关将至,任大炮年初的判断仁者见仁,但无论观点对错,爱他的人依旧爱。
点评:总有一些人,听多了他“放炮”烦,久而不见,又想。任志强可能是这种拧巴的人。他不怕板砖拍的连珠炮,不随波逐流地吐露真言,或是楼市寒冬之下的一道调味剂,或给人一丝启示。没有任志强的地产江湖会有一些寂寞,不过“60后”,几度夕阳红,期待“大炮”一直在。
融创中国董事长孙宏斌
几经磨砺 沉稳归来
从去年10月,一波三折后终将融创中国成功推入港股,孙宏斌就已经证明自己东山再起了。而在今年,孙宏斌打造的高端物业产品入市,加之其个人精彩的人生阅历,成为融创中国品牌生辉的一年。
在淡市之下,孙宏斌在京磨砺三年之久的西山壹号院,打响了其杀回北京市场的头炮。而西山壹号院之后的长滩壹号入市,也使得壹号产品系列在京绽放。如今,积极融资,以备在土地市场寻找机会,孙宏斌再造的融创中国,稳健前行,正在塑造中国高端精品物业缔造者的形象。
点评:老孙出镜,人们总说他沉稳了,不张狂了。其实,老孙是活明白了。如今他从不讳言失败的过去,也乐于自嘲,这是一种豁达、从容的境界。从失败中站起来的孙宏斌,已经不再那么急功近利的想要证明自己,而是循序渐进地以现有资源取得现实发展。他懂得,成不成功是给别人看的,精彩人生是自己的。
绿城集团董事长宋卫平
多事之秋 坚守理想
调控大幕之下,频传房企度日艰难之声,第一个倒下的房企,没有人愿意相信是绿城。2011年,房企“多难”,但尚无大灾。而宋卫平带领的绿城则处于多事之秋。高负债及资金危机一直困扰绿城,“海航30亿元收购绿城”、“银监会调查绿城房地产信托”、“绿城破产”,“绿城与中投合作”……寒冬之下,绿城不利消息接二连三,宋卫平却在危难中更趋平和,连夜发表的千字文,尽显坚韧。
对于绿城倒下的言论,宋卫平视为冷幽默,道出绿城与行业共患难的心声,而对于业内诸多猜测和关注,宋卫平以谢应对。并坦言绿城可以抓紧销售,具有腾挪空间,传递了艰难时局之下的坚定信念。
点评:有人说绿城如果死了,也是被理想害死的。但是即便在艰难之时,宋卫平对于绿城的理念也不抛弃,不放弃。他说,绿城仍然要坚持我们的理想,为城市创造美丽。在地产业内,绿城对产品精雕细琢的工匠心态,是很多人推崇的。孙宏斌、马云纷纷声援,并付诸行动。虽然,理想主义者往往带有悲情色彩,但是有理想的人永远值得尊敬。
(责任编辑:admin)
免责声明:
本网部分内容来源互联网,转载是处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真实性,针对文章有什么问题,请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