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身资金成本提高无疑会导致银行向借款客户提价,部分外资银行成倍上调外币存款利率的同时,外币住房贷款利率也同期跟进上调,其幅度大于人民币利率。
利率“翻筋斗”
据外地媒体报道,渣打(中国)的房贷客户近日接到通知,该行从11月1日起上调部分美元及港币存量住房按揭贷款利率,由此引发了一些客户的抗议。渣打一位深圳客户称,他2010年与银行签借款合同时约定的港币贷款利率是2.8%,2011年初上调至3.05%,这次竟然上调到5.8%,利率支出翻倍。据悉,此次上调利率涉及深圳地区的客户有数千人,他们已联合起来向银行交涉。因贷款合同规定,银行可以“随时单方面”调整贷款利率,且调整利率的标准和条件不透明,客户怀疑银行有“霸王条款”之嫌。
渣打(中国)对此的官方解释是“结合房产市场情况及内部成本及风险控制等因素”所作出的调整。据了解,自2002年3月起,我国外币贷款就已实现了利率市场化,利率高低完全由银行与客户协商而定。
多因素导致上调
记者调查发现,成都的外资行分支机构的外币房贷利率也在上调,不过幅度仅在30%左右,人民币利率的上调幅度在10%-20%。
业界分析,大幅调整外币存量客户的利率,最大的原因应该是外币资金成本大幅上升。这是由于受人民币升值影响,居民外币持有意愿下降,外资行的外市场资金告急。来自人行成都分行营业部的最新统计数据,截止今年9月30日,成都辖内金融机构外汇存款余额为27.88亿美元,比8月减少0.11亿美元。在数据的背后,外资行的“吸存大战”早已经全面铺开了。汇丰、花旗、渣打等外资银行四季度均推出了外币存款优惠,利率最高达到原利率的10倍左右。
(责任编辑:admin)
免责声明:
本网部分内容来源互联网,转载是处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真实性,针对文章有什么问题,请与我们联系